The Enterprise

 

在偶然的機會下,在網路上有人推薦楊照寫的這本書---我想遇見妳的人生:給女兒愛的書寫,心血來潮拿來閱讀,結果一讀就上癮。目前還在細讀第3遍,正準備整理一些想法並做個閱讀筆記。另一方面也開始訂閱楊照先生的部落格,繼續吸收他的獨到觀點和犀利的文筆;這場研討會的訊息是從部落格得知,當時還在猶豫這樣的研討會是否值得花一整天的時間,專程北上參加。

心裡盤算著,如果是純學術的研討或是討論的議題很空泛、很理論的話,那麼犧牲親子相處的時光和寶貴的休假將非常不值。正好,老婆當天也有個研討會,小孩請岳母幫忙照料,比較無後顧之憂。仔細瀏覽主辦單位所安排的與談人名單,不乏學術界和教育實務方面的專家學者,甚至還有立法委員和知名出版社的發行者、總編輯等,可謂卡司陣容堅強。所以便抱著看偶像(楊照先生)、名人的心情,報名了這場令我難忘且充實的座談會。

首先給主辦單位一個非常大的「讚」,精心準備舒適寬敞的場地,還提供豐富可口的餐點,相關工作人員的服務非常到位,整場研討會的內容非常紮實,與談人和台下聽眾的互動熱絡,相當難得。唯一美中不足的一點,可能是宣傳的力道不足,參與的聽眾沒有如預期的多。當然可能是現代的家長生活繁忙,無暇關心數位化對親子關係的衝擊,但我想更多是家長們的漠視,消極地認為生命會自己找到出路。

由於沒預期到研討會的過程會如此精彩、無冷場,事先沒有準備錄音筆,只能靠愈來愈差的記憶力和當時手抄的速記來整理重點和自己的想法。如果有遺漏之處,待之後主辦單位提供錄音檔或摘要時,再另行補充;或是參考另一位親子關係達人的精彩整理。

IMAG0375

 
數位時代對親子教育的威脅

一開始,兒福聯盟執行長陳麗如女士提供幾個數據,並提出3個值得省思的趨勢:
第一、使用3C產品的低齡化趨勢。
第二、3C產品的保姆化趨勢。
第三、3C產品造成親子疏離感擴大。
確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愈來愈常見到這些現象,尤其在餐廳用餐時特別常見,父母親為了能安靜地吃飯,便拿出iPad來安撫小孩;2歲小娃緊盯著聲光效果十足的螢幕,甚至還知道可以用手指在上面滑來滑去,真是冰雪聰明啊!但這真的是值得慶幸的事嗎?

年紀稍大的學齡兒童,對3C產品的依賴更甚。常常在家使用3C的時間,遠超過親子溝通、互動的時間。這樣的發展趨勢,對國家未來的主人翁不是好現象,過度使用3C產品除了對兒童的視力有深遠且不良的影響外,也排擠了兒童成長過程必須的戶外活動和運動,造成生理發育的刺激不足;另一方面社交和社會化的能力也下降。

另外,楊金源博士則從實際臨床案例的觀察,生動地傳達了數位衝擊的嚴重性;已經有不少國、高中的青少年,沈迷於虛幻的網路世界、甚至對網路成癮,導致飲食和作息都不正常、上課精神不濟、無法專心,和家人互動不良等負面影響,還有些個案嚴重到必須求助精神科醫師。

而大學的青年們,則幾乎都是重度的網路使用者,可以一餐不吃飯,但不可一刻無網路。因此,之前才有許多家長要求教育部,向各大學柔性宣導凌晨一點強制斷網的建議;數位匯流已經是一個回不去的趨勢,甚至將變成一股洪流,影響力遍及至所有的小學生至大學生,更包括了學齡前的兒童,許多家長來不及因應和調整,使親子關係疏離、惡化。

IMG_0114

 
數位時代對親子教育的機會

幾乎在場的與會貴賓和聽眾都一致認為數位匯流是一股不可逆的時代潮流,並認同善用這些數位工具能彌平一些城鄉,或是知識上的落差。但機會和威脅總是相伴,如同詹宏志董事長的親身例子,給我們更多的思考和省思。

在他求學的時代,找尋答案的知識工具相當匱乏,從理解一個英文單字背後的意義到形狀和聲音,往往是好幾個階段才能達到,中間經過非常久的時間,對知識的獲得非常之艱辛;但目前拜科技之賜,我們可以輕易地透過Google大神的幫忙,迅速地找到這些知識或訊息。不過唾手可得的資訊,僅僅是Google依據你給的關鍵字,進行match的結果,不一定是你要找的答案,也不一定能讓你瞭解答案背後的意義。

雖然豐富影音化的數位教學輔具推陳出新,內容和功能也與時俱進,帶給人類全新的學習感受,也有研究指出它們能有效提高學習的效率。但過度依賴視覺感官的刺激,會產生許多後遺症,像是無法專心閱讀文字過多的書本或文章。寫出來的內容簡潔、空洞,造成書寫困難且潦草,文法斷句有問題等等;或者打字飛快,手指敲鍵盤或觸控手機超靈活,但卻是火星文一堆。

所以說機會總是伴隨著威脅,沒有認清問題的本質,貿然且無節制的使用這些工具,將帶來巨大的威脅。

IMG_0116

 
數位匯流下的挑戰和作為

數位時代來臨前,只要掌控一台TV或坐鎮電腦前即可讓孩子乖乖就範,但來到數位時代,控制「硬體」使用時間的方法明顯落伍,因為一堆可隨時連網的行動裝置普及,要全面的監控實屬困難,其中還充斥著更多不恰當、不合適的「軟體」內容,更加突現數位時代下父母的無力感與面臨的艱巨挑戰。

以往親權利用經濟優勢、經驗和知識取得的優勢佔據對子女的管教優勢,但隨著數位時代來臨,這些數位原住民取得知識權、科技權的優勢,也悄悄地改變傳統親子間的平衡關係,逆轉了部分的親權優勢,許多數位移民還無法接受大權旁落的事實,只能用傳統、消極的管教權威去處理數位時代的親子關係。

而且父母面對這股數位洪流基本上沒有選擇要或不要的主動權,只能被動(迫)地接受它。唯有積極、正向的態度看待數位洪流帶來的改變,方能引導子女善用數位科技,完善更豐富美滿的現實生活。數位產品只是工具,不是生活目的,如果大人們也沈迷,孩子必定也淪陷。故提供幾個專家學者認為可行的作法,大家拿出實際的行動,實踐它吧~XD

「陪伴」孩子,用心與孩子互動

如果父母親願意花時間陪孩子一起玩遊戲,透過互動過程灌輸正確的價值觀,孩子能藉此在真實世界中獲得快樂、得到認同和成就感,並且受到尊重,他們當然就不認為冰冷的虛擬網路世界有趣。楊照先生指出,「上網」是現代孩子逃避父母管教、抒發壓力、取得認同的重要管道之一。數位的殖民時代,親子間的交談都不是完整的句子、眼神交會也很不自然、彆扭,親子間沒有撫觸的溫度,家庭帶來愉快、喜悅的功能式微,但這卻是人類生存的趨動力。

此外「時間」雖然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公平的,每人1天都是24小時;但如果父母屬於時間自主性的窮人,能夠花時間陪小孩則是一種奢求;但即便父母屬於時間自主性的富人,有許多時間可以陪小孩,往往卻不知道怎麼陪小孩,這才是親子關係疏離的根本問題;問題不出在3C產品或是數位化,有沒有數位化這個問題都一直存在,就像以前類比的時代沒有3C和數位,親子之間的互動也是貧瘠,可能各自看電視,做各自的事情,反應出父母的對親子互動不重視,或可說是漠視。

做孩子的「榜樣」,創造孩子的多元體驗

柯華葳教授指出,孩子的發展和成就與父母教育程度、社經條件、管教態度等因素有關。所以培養孩子思考判斷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父母親的重要親子課題。父母應扮演提問的角色,不止是告訴孩子們事實和答案,而是引導他們找出事實的意義,甚至具備質疑事實或答案的能力。如果孩子無法深入了解答案的真義,將來只能成為知識的消費者,只會打電動或者只會按「讚」。

這次研討會中,每位專家均提出一些實際、有效的做法,例如打造沒有使用3C產品或電視的親子時間,每天規劃30分鐘以上的親子互動交談。或者培養共同閱讀的習慣,子女和父母閱讀同一本書,互相分享心得和意見。安排親子出外旅遊、運動,或參與各種親子活動、培養共同的嗜好或興趣等。當然以上這些都需要父母做「榜樣」,自己帶頭做,孩子才願意配合。


就像作家張大春所說:「如果家長不讀古書卻要求孩子讀古書,有如緣木求魚。」所以父母必須先檢視自己的時間管理是否恰當---是否已被數位產品、網路佔據太多的時間,甚至成癮難以抗拒?休閒活動是否過於數位化且單調、是否安排充足的休閒和親子共處的時間?

IMG_0123

 
如何提升數位素養

在網路世代,孩子對於負面訊息取得容易,而且傳播快速,容易產生偏差的行為。王育敏委員提到很多青少年的脫序事件都是在網路觸發,並在實體世界產生行動。例如,年初轟動社會的台鐵性愛趴新聞,突現了青少年於網路交友的複雜性和價值觀的偏差。所以說,幾乎所有虛擬世界的行為都會反應到真實世界的行動上,這點值得大家省思和重視。

此外,由於網路的特性使然,孩子在網路上或真實世界中,選擇互動的對象有同質化的趨勢,而非多元性。產生學習、發展的失衡,美學、文學、音樂等具人文涵養的領域,無法進入孩子的體驗世界。再說習慣數位學習教材或工具的豐富化視覺刺激,易被過度炫目的效果所分心,對於單調枯燥的文字敘述沒有耐心,甚至不易專注。

因此,學校方面絕對可以減少教導數位工具的使用技巧,將資源、時間放在培養學生的數位素養上,養成使用數位工具的正確價值觀。另外,前面提到家長本身的「以身作則」絕對是提升數位素養最根本、有效的方法;諸如:養成專心閱讀的習慣、寫書法磨練耐心、培養親子共同興趣、建立彼此間順暢溝通的橋樑、多走出去感受實體世界中的感動等等,都是值得推薦的好方法。

雖然說數位環境是一種必然的生態,或可說是一種演化的過程,但人類生存所需的感動、成就、幸福等感覺依舊不變,所以只要秉持這個普世價值,相信生命會自己找到出路。數位科技不是洪水猛獸,只會摧毀人際關係、親子關係,適應與數位洪流下共生,則數位,帶來的不全然是親子關係的緊張,也可能會是新關係的契機!

IMG_0111

 
花絮

IMAG0378

 辛苦的工作人員~蠻牛+咖啡

IMAG0377

提供可口餐點與交流時間

IMG_0108

 李學文執行長接受採訪

延伸閱讀
【社會的聲音】採訪PCHOME網路家庭詹宏志董事長 Part 1

【社會的聲音】採訪PCHOME網路家庭詹宏志董事長 Part 2

童子賢關切數位親子議題,資助新匯流基金會

陪伴你家的數位公民

楊照:因為回不去,所以要打造多元的數位親子共讀環境

破壞家庭互動的智慧型手機,你有罪!

2012/10/24補充

2012親子友善數位環境研討會 成果報報

2012/11/28補充

青少年低頭族的潛在危機:手機霸凌



arrow
arrow

    老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