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看到大胃王比賽都很反感,想像一下比賽的畫面,在限制的時間內,把美食直接嘴巴塞、肚子裡肚,根本嚐不到食物的味道,枉費生產者的用心和付出,更是一種浪費,對那些每餐都要煩惱下一頓、瀕臨生死存亡的飢民是情何以堪。

這種吃到飽的文化,充斥著我們的生活中,第四台看到飽、網路上的雜誌看到飽、火鍋吃到飽、健保吃到飽、國考保證班等等,雖然使用者有付費,有多樣化的選擇,但是有多少是我所需要,過多的選擇不會成為一種壓力嗎?

其實這也是把「思考外包」的一種現象,把要看那些節目的思考,外包給第四台業者,它們提供什麼頻道和節目照單全收,然後對著電視罵都是沒水準、沒內容的爛節目,不是很
弔詭?連要吃什麼食物的思考,也外包給吃到飽餐廳,吃完才後悔肚子好撐、食材普通。

上網吃到飽也是一樣,為了值回票價,幾乎無時無刻把玩手機,除了傷害眼睛,也浪費你許多最寶貴的時間,這樣真的有賺到嗎?仔細地思考,取自己所需就好,對自己和對這個社會都好。

以下引用:廢除吃到飽,你以為只有消費者受影響?

行動上網吃到飽方案究竟該不該廢除,成為最近最熱門的話題,畢竟目前的智慧型手機的用戶,居多是使用吃到飽方案,就網友、輿論甚至立委諸公的意見來看,包含 NCC、中華電信以及提出此政策構想的行政院政務委員,都被批得體無完膚,然而創市際的針對行動上網族的調查結果,似乎不是這麼一面倒。

1. 目前使用吃到飽費率的消費者,有 47 % 反對廢除,29% 贊成。

2. 目前使用其他費率的消費者有 5 成左右的比例贊成廢除,反對者不到 3 成。

會有此爭議,乃是因有少數吃到飽用戶以行動上網充當固網使用,形成資源的浪費,且有違使用者依用量付費的公平性;至於反對的邏輯則是,當前應優先改善行動上網的品質,而品質的改善來自於基礎建設,而非吃到飽方案,且費率方案應由市場決定,政府或 NCC 皆無立場。

只是消費者在看待此政策時,想的卻相對單純沒那麼複雜,消費者所想的簡言之就是:我能吃多少?我要付多少錢?

對於目前使用吃到飽方案的用戶來說,面對未來無法自在地使用,消費者心中想的是「不夠我吃了怎麼辦」,因此有較多的反對,只是對於其他非吃到飽的消費者,無論目前費率高低,想的卻是期望費率可以調降,「反正我也吃不多,便宜一點當然好」的心態,因此反而贊成者佔多數。

贊成者靜觀其變,反對者大聲疾呼,這就是目前的現狀。不過無論贊成或反對,可以知道的是,一旦廢除了行動上網吃到飽之後,對消費者的影響甚鉅。

  • 廢除吃到飽,行動相關產業也將受到大影響 

倘若全面廢除行動上網吃到飽費率,由調查結果我們發現,僅 15% 的民眾表示不會改變目前的行動上網習慣,代表將會影響到 85% 民眾的行為模式,主要的改變為:

1. 51% 的消費者會盡量挑選有 WIFI 的地點來行動上網,50% 的消費者會開始精算上網的用量。

2. 47% 的消費者更會開始減少使用行動上網的時間,尤其是目前使用吃到飽費率者比例更高。

3. 41% 的消費者避免用行動上網傳輸像影片等較大的檔案。

由此可見,廢除行動上網吃到飽費率方案,不只是消費者能否接受的問題,影響到的也不只是目前的吃到飽方案用戶,若因此使得消費者開始減少行動上網,連帶對於行動相關軟硬體產業的發展,也將有不小的衝擊。

我們再回頭去看影響消費者支持廢除吃到飽與否的兩大預期心理,一是廢除之後「必然產生」的用量限制,一是「尚未明確」的價格調整,消費者雖然因此對吃到飽的取消會有不同立場,但對於若廢除之後的行為模式,只能就目前的價格和上網品質去思考,不會、也不能想像價格調低或品質改善,所以要避免消費者的行為模式導致未來整體產業的衝擊,還是要回歸到合理的價格與品質去。

只是不准那些大胃王把東西都吃光,真能讓大家都吃得到好料,吃的又便宜嗎?

若真有明確的數字評估與配套規劃,相信消費者是能接受的,對整體產業的影響也會是正面的發展。

延伸閱讀:別給用戶太多選擇,他們根本不知道要買哪個 


這些大胃王的比賽,除了娛樂性之外,毫無實質性的意義。還有一些把食物當娛樂工具的綜藝節目,有必要檢討;難道無其他物品可以代替嗎?這些暴殄天物的行為,都是負面的教材,應該予以制止或修正這樣的文化。

再來,吃到飽文化的盛行,本意是提供多樣化的美食選擇,但不少人卻扭曲了這樣的美意,不但恣意地浪費,甚至吃到吐、吃到撐,還有人因此送醫急救。想到還有眾多餓童跟死神拚搏的場景,真是格外諷刺和不堪!

如此下去,不難想像全球的糧食危機將一觸即發;能減少浪費,控制自己的口腹之欲,這些都是我們自己就能夠做到的;再說,把美食細細品味,少囫圇吞棗,對自己的健康何嘗不是件好事。

作者:黃文欣(高雄市三民國小老師)

最近的食品安全問題,一樁一樁的浮出台面,使得我們走進超市或是逛傳統市場消費時,變得心驚膽跳,到底食品安全的最後一道防線,在哪裡?大家的注意力,全集中到「吃什麼比較安全?」的問題上!

關於食物,我們會關心來源、產地、價格、衛生、或者有機,甚至烹調方式,但,如同作者說的,很少有人會關心,我們家裡吃剩的食物,超商過期但還能吃的產品,麵包店當天賣不出去的麵包,最後這些東西,都留落何方?這本書,就是討論並揭開食物的最後落點。從產地到消費者,最後又到掩埋場或焚燒,世界上被浪費掉的食物,有多少?誰,用什麼樣的方法在浪費食物?政府單位該如何正視這一嚴重的環境問題?

作者從英國的超市談起食物的旅程,長相抱歉的馬鈴薯,雖然營養價值不變,但從一出生,可能就註定了被丟棄的命運!只要和人家長得不一樣,太彎、太大、太小、太畸形的食物,降價促銷算好運的,不然是整批的直接在產地棄置!

作者從研究中也發現,餐廳約有25%的食物遭浪費,而有24%到35%的學校餐點被丟進垃圾桶!而美國本土約有50%的食物,在製作的步驟中,也被浪費了。回頭看一下,台灣學校的營養午餐,廚餘桶也總是提供了不少剩食,因為學校都怕孩子回去說「沒吃飽」,廚房又無法煮得剛剛好,因此,原則就是:剩下總比不夠吃好。孩子每天看著廚餘桶,一桶一桶的回收,以為加溫、消毒,當豬飼料就是─「不浪費」。

然而,這樣真的叫做「不浪費」嗎?

浪費的可怕,並不是只有看得見的食物,堆得像小山一樣高,躺在圾圾堆,度過餘生;其背後還有龐大且難以回復的有限資源的消耗。食物從土地要躍上餐桌,是有好一大段距離的。這段距離越遠,所消耗的資源就越多,如果最終的命運是被食用,還算值得!如果被丟掉,那所損耗的成本,絕對是全民買單的,就像有一天核災來臨,你反不反核已不重要,因為整個地區全部淪陷,誰都逃不掉!

超商、餐廳、麵包店、甚至是學校廚房,所提供的丟掉食物量,根據作者的說法,都是以多報少,沒有一家敢說出正確的數據。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丟掉剩餘食物所浪費的錢,遠比不上少賣所賺的利潤。「寧可將多餘的丟掉,也不要讓客人買不到」,這種觀念,使得浪費源源不斷!越是商品高價位的超商,浪費的項目、浪費的數量也愈多。

我們的食物,真的有充裕到可以這樣亂扔嗎?標籤上的價格,如何能反應物品所隱藏的成本呢?誰在乎什麼碳足跡、水足跡、食物旅程?今天的不在乎,會不會導致糧食危機的提早到來呢?不願面對的剩食浪費,正慢慢淹沒世界各地!

食物可以秤斤論兩,耗水、耗能、空污有數據可以顯示,但健康風險、生活品質、友善土地,一切與幸福有關的指數,又如何計算呢?這已經不是「只要我付錢,食物隨便我處置」的心靈滿足層次問題而已,如果我們能思考到,美國家庭平均花費10%可支配收入在飲食,而巴基斯坦則要花費75%的收入在吃食,或許這樣的數據,能激發一點我們改變消費習慣,為發展中的國家,帶來生活的更多滿足。

如果,我們的教材中,有更多關於「食物的故事」,例如:食物離開產地之後,是哪些因素讓它上不了我們的餐桌?外部成本的資源耗損,是如何的快速增加?什麼是正確的飲食選擇?企業該負的環境責任有哪些?當環境教育的面向,達到一種「零浪費、零污染、零垃圾」的層次,企圖拉進食物與人的距離,讓「粒粒皆辛苦」由認知變成一種行動力,吃多少,取多少,買多少,也讓孩子知道,浪費的食物,到哪裡去了?又要花多少能源才能處理這些剩食呢?了解「食物的故事」越多,才有足夠的鷹架,支撐正確的觀念,未來的公民才能有更多的想像,形塑一種溫柔對待土地的方式!教育的力量,是我們可以深深期待的!

 

 


arrow
arrow

    老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