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攝影這項興趣,似乎和它一段不解之緣。第一台相機早在大二就入荷,當時正是消費性數位相機剛起步的時候。一台才200萬像素的相機,搭配厚重的電池及容量小的可憐之記憶卡就要2萬多,儘管當時還是個窮學生,但還是給撩落起。

既使這個「玩具」不便宜,但在當時似乎緣份未到,只不過就是替人生中遭遇的景色和人物留下記錄,並沒有燃起對攝影的熱情

直到幾個月前,才漸漸開竅頓悟,想要擺脫電腦和網路的宅男生活,下決心買了生平第一台單眼相機(第一台?我想應該會有第二台、第三台吧><

走出戶外你可以親眼觀察和感受這個真實世界,也漸漸開始享受攝影帶來的樂趣和獨特體驗。

雖然攝影很難當飯吃,但經由藝術的陶冶及攝影的修心,將人生帶入不同的境界。看待人生或投資的角度,不再只有物質或金錢方面的觀點,而是更深層、更全面的視野。

就如「攝影」時,即使針對是同一主題,透過不同角度的觀察和拍攝,會呈現出各種不同且豐富的樣貌。

經由攝影的訓練、鏡頭的觀察,琢磨捕捉畫面主題的技巧之過程中,領略到許多與投資經歷中相同的道理或心法。

就像游泳與田徑運動,想要出類拔萃的共同關鍵,都需具備優秀的基本體能。因此,世間萬物有許多觀念和道理,冥冥之中都是相通的。

自從踏入攝影之後,漸漸體會到拍出好作品與獲得好績效,兩者在某些方面需具備相同觀念和技巧,以下便分享我的觀察。

1、「投資的思維」及「相機後面的那顆腦袋」才是最重要

目前攝影器材種類是琳瑯滿目、相機推陳出新之速度亦不遑多讓,部分攝影者認為沒錢買好器材,是無法拍出好作品的原因,把責任都推缷給裝備。雖然相機或器材這「工具」,是成就一個好作品的眾多因素之一,但不是唯一。

就像財報分析、技術分析、籌碼分析也是投資分析的「工具」,各有不少的死忠擁護者。部分投資者則認為多懂一點、多學一些才是獲得好績效的保證,就如某知名拍賣網站的口號「什麼都學、什麼方法都用、什麼都不奇怪」,因此囫圇吞棗導致績效不好,就也不奇怪了!

其實類似捨本逐末的思維是屢見不鮮,舉個出國旅遊的例子,在類比時代,出國所攜帶的物品可能就只有相機、底片、電池;數位時代要出國,除這些之外,還必須帶手機(上網、打卡)、充電器、行動電源(手機的保姆),其他尚有iPadNBKindle及相關漫遊或上網包等等,總之「給絲」愈來愈多。

這樣已經反客為主,因為旅行是一種享受,不是一種負擔。再說,「給絲」準備愈充分,「留下美好的回憶」也必須跟進、配合才對,不能本末倒置!

第1頁|全文共3頁
arrow
arrow

    老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